新闻中心 分类>>

线下线上开放惠民 江苏全民健身这样“动起来”

2024-08-09 19:00: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线下线上开放惠民 江苏全民健身这样“动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万物复苏,正是锻炼运动的好时节。无论是家门口的运动健身,还是疫情影响下的“宅”家锻炼,全民健身,正成为江苏人健康生活的必修课。

  对照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江苏正以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向着更专业、更多元、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方向发展。从城市到乡村,全民健身设施场馆触手可及、开放惠民;从个体锻炼到群体健身,全民健身活动赛事井然有序、异彩纷呈;从线上到线下,全民健身形式多元、覆盖面广。打造健康江苏,江苏全民健身这样“动起来”。

  在家门口走上几步,就能到达健身场所。城市社区健身形式多元,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在江苏,家门口的健身圈让百姓的健身需求有了保障。

  《意见》中提到,要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据悉,我省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行业资源,建成体育公园(广场)1016个、健身步道1.2万多公里,同时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旅游、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处闲置土地被改造成了占地约75亩的东城体育公园,公园内建有综合体育运动馆、标准足球场、2套健身路径以及300米长的塑胶健身步道。住在附近的市民徐福林开心地说,“早上买完菜、吃过晚饭后,随时可以来这里走一走、练一练,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聊家常。”

  体育运动既要便民,还要惠民。南京市玄武区华山饭店文体中心集游泳馆、多功能球馆、乒乓球馆于一体,经常来游泳的市民张瑾发现,通过“宁体汇”APP或公众号,可以享受政府惠民资金补贴,以折扣价入场。记者从南京市体育局了解到,“宁体汇”上线年来,已覆盖南京惠民体育场馆219家,包含11个热门运动项目澳门人·威尼斯,除了享受折扣,还有场馆预订、体育资讯等多项服务。

  目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1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0.3%,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为93.1%,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工作,我省场馆功能更多元、运营机制更灵活。中央和省每年共投入7000多万元,支持10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组织公益体育培训等活动。到2025年,全省计划建设各类体育公园(广场)总数超过1400个、健身步道超过1.6万公里,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扩容提质。”

  《意见》中提到,要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在江苏,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正在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项目丰富、覆盖面广的体育社团,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最重要的一环。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目前全省共有县级以上体育社团3508个,在体育部门备案登记的健身团队数4.9万个,覆盖城乡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基本建成。

  广场舞是群众体育的“主力军”之一,江苏省广场舞协会如今已实现了省内地域全覆盖,“‘公益培训大篷车’活动已进行了3年多时间,真正做到了开到哪里,把广场舞教到哪里。”省广场舞协会会长贺珍珠介绍,自2018年来,协会通过各类公益培训活动进社区、进乡村,每年平均培训各级广场舞骨干35万人。

  普及全民健身,服务不能“业余”。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有一个“神秘”的小屋,这里是扬州全民健身益站。工作人员胡艳梅介绍,“小屋为市民提供血压、肺活量等12项体测,做完12项测试会生成一份报告,同时给市民提供包含运动计划和训练方法的运动处方。”记者从省体育局了解到,江苏已实现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建成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134个,每年为30多万人次免费提供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澳门人·威尼斯。此外,我省还建成省市两级科学健身专家库,以及一支30多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群众身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由省体育总会、省篮球协会共同主办的江苏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简称“苏超”)是与粤超、浙超齐名的我国三大篮球业余联赛之一。“我们用赛会制决出前几名的队伍,然后采取主客场制,每年在省内不同地方比赛,很受各地群众欢迎。赛事同步在网络直播,去年在宜兴比赛,共有100多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苏超比赛。”省篮球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世林向记者介绍,目前各地都想申办苏超联赛,上场比赛的球员包括大学生、机关企业职工等各行各业的人,不仅参赛水平连年提高,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很多人对篮球的热情澳门人·威尼斯,也间接带动了办赛的经济效益。

  苏超联赛、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魅力江苏最美体育”、老年育节等一系列全省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去年,全省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的有规模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超过了1.5万项次,参与人次785万。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借着冬奥会“东风”,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开展冰雪嘉年华、青少年冰雪训练营等冰雪活动。群众基础较好的传统体育,与新鲜的冰雪运动一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疫情影响下,各项线上体育活动为全民健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从2020年起,省体育局创新举办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目前已举办两届,充分利用线上赛的优势,打造“时时可参赛”的运动会,比赛项目由群众网络投票选定,去年共设41个项目,吸引近450万人次参与,近2600万人次关注。

  未来,我省将继续深化区域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合作,打造“长三角”体育节、“大运河”主题系列跨地域联动品牌活动,推动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淮海经济区等区域全民健身共同发展。同时,将进一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姚依依)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搜索